急救频道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急救频道 >> 中毒急救 >> 其他中毒 >> 正文

铅中毒的危害

http://120.qm120.com2009-08-19 14:18:06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  铅到底是什么物质?

  铅在人体内没有任何生理功能,人体中理想的血铅水平应为零。然而,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,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,铅在体内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。

  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?

 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,它可影响神经、造血、消化、泌尿、生殖和发育、心血管、内分泌、免疫、骨骼等各类器官,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。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,损伤认知功能、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,严重者造成痴呆。特别是对于儿童,学术界确认,只要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微克/升,不管有没有临床症状、体征,都可以确诊为儿童铅中毒。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,婴幼儿和儿童的血铅水平与智商(IQ值)显著相关。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报告,儿童血铅水平每增加100微克/升,IQ值平均降低1—3分。铅中毒会导致智力下降,尤其是儿童会出现学习障碍。据报道,高铅儿童的IQ值平均比低铅儿童低4—6分。--《铅--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》

  反映儿童1-3个月内铅接触的最佳指标是全血铅含量,简称血铅。血铅容易测定,并且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好,有标准方法,一直为各医院采用,能较好地反映儿童体内铅负荷状况。在检测血铅含量的几种方法中,用抽静脉血来检查血铅浓度最为准确。目前,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为指标,共分为5级——

  Ⅰ级:血铅小于99微克(0.099毫克)/升,相对安全;

  Ⅱ级:血铅100-199微克/升,血红素代谢受影响,神经传导速度下降;

  Ⅲ级:血铅200-499微克/升,铁代谢受影响,出现缺钙、缺锌、血红蛋白合成障碍,可有免疫力低下、学习困难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;

  Ⅳ级:血铅500-699微克/升,可出现性格多变、易激怒、多动症、攻击、运动失调、视力和听力下降、不明原因腹痛、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;

  Ⅴ级:血铅≥700微克/升,可导致肾功能损害、铅性脑病、甚至死亡。

  世界发达国家儿童血铅<60微克/升为相对安全,国际血铅诊断标准≥100微克/升为铅中毒。

  含铅过量的危害有哪些?

  铅引起的智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。即经过驱铅治疗后,血铅下降,但智力损害无明显恢复。铅中毒危害以神经系统受损最严重,可导致小儿烦躁不安,易冲动,腹痛,食欲下降,注意力不集中,性格改变,反应迟钝,智力下降,记忆力下降等。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脑病,甚至死亡。--预防铅中毒应注意什么?

  造成含铅过量的成因有哪些?

  ■ 空气中的铅污染最多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。所以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要尽量躲避容易接触汽车尾气的地方,遇到风大的天气要戴上口罩。

  ■ 对于刚刚装修过的新房或者刚油漆过家具的房间,一定要开窗通风并空出一个月左右,等到含有铅等有害物质的气体散尽之后,方可入住。

  ■ 据统计,儿童体内铅有80%—90%是从消化道摄入。所以,一定要勤洗手,不吮指,尤其又要边玩边吃零食,边翻书边进食,不啃铅笔头。使不正常行为造成的“铅摄入”降到最低限度。

  ■ 少吃或不吃高铅饮食。像松花蛋、爆米花和劣质的罐头饮料和食品尽量少吃。不饮用隔夜第一段自来水,清晨先打开自来水放1—5分钟,因这段水含铅量较高。

  ■ 多吃含钙、铁、锌食物。在肠道里,钙、铁、锌与铅进入体内是通过同一运载蛋白,所以存在相互竞争机制。豆制品、肉类、蛋类和动物肝脏中含钙、铁、锌丰富。

  ■ 避免接触污染的食品。袋装食品要防止上面的字、画、商标与食品直接接触。--预防铅中毒卫生习惯要养好

  给孩子驱铅排铅,父母认知上有哪些误区?

  血铅低于一定水平无需排铅

  血铅水平低于250μg/L的儿童一般不需排铅,如果滥用药物或保健品有害无益。大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,也促进消化道内的铅吸收。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严格检测和相关试验的各种驱铅药物或保健品,一定不要滥用。

  不要轻信广告中的一些宣传

  目前认为,儿童铅中毒属于无症状亚临床概念,即轻中度铅中毒的儿童没有特异临床症状。但一些广告中往往罗列若干条非特异表现,甚至无关症状,使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总能对上几条,疑及铅中毒。

  驱铅用药要严格遵循国家正规防治指南

  驱铅治疗是指用驱铅药物结合血液组织中的铅,将铅从孩子体内排出,降低体内血铅水平,阻止铅继续产生毒性作用。--预防铅中毒的3大策略。

  日常生活中,因意外事故,天灾地祸,食物中毒,煤气中毒、心脏病发等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,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,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,挽回一条生命。[[人人有责,了解更多急救常识请进入:急救频道]]

首页12尾页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